金融号
  • 金融头条
  • 金融监管
  • 金融智库
  • 财经
  • 银行
  • 中小银行
  • 金融办
  • 曝光台
  • 文化

金融APP

登录 / 注册
退出登录
中国金融网络领袖
CHINA FINANCE NET 中国金融网
  • 首页
  • 焦点 · 分析
  • 央行
  • 金管总局
  • 证监会
  • 大型银行
  • 股份制银行
  • 金融处罚
  • 城商行
  • 农商行
  • 村镇银行
  • 金融科技
  • 金融研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央行释放强信号:货币宽松政策为银行信贷 “铺路”

来源: 金透财经  2025-08-18 08:57:41

关注金融网
  • 微博
  • QQ
  • 微信
  • 2018-8-24-人民银行-5.jpg


    金透财经 | 何圳  中国金融网版权图片


    近日,央行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引发广泛关注。报告中明确提出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举措犹如为银行信贷投放铺设了一条宽广的道路,随着政策的推进,市场各个层面即将迎来一系列连锁反应。


    今年上半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央行积极作为,进一步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5月宣布的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在短短 1 个月内全部落地实施,这一迅速且有力的行动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稳定了市场预期,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从实际效果来看,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成效显著。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9%,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8.3%,人民币贷款余额达到268.6万亿元 。这些数据直观地展示了金融总量的平稳增长态势,也从侧面反映出货币政策宽松带来的积极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报告》多篇专栏聚焦信贷结构优化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指出我国信贷结构在不断优化。过去十年间,我国信贷投向结构发生了深刻演变。新增贷款结构已由2016年房地产、基建贷款占比超过六成,转变为目前金融 “五篇大文章” 领域贷款占比约七成。这一显著变化,反映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趋势,也表明金融资源正逐步向高质量发展领域倾斜。


    在当前经济发展格局下,支持科技创新被视为改善金融服务的重点方向。央行在《报告》中指出,将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发挥中央和地方合力,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债券市场发展,培育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市场生态,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撑。这一举措具有深远意义,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创新的重要主体,往往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央行的支持将为这些企业注入发展的 “活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进而带动整个经济结构的优化。


    服务消费也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消费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无论是5月推出的服务消费和养老再贷款工具,还是近日宣布的育儿补贴及两项贷款贴息政策,都清晰地表明我国宏观政策思路正在加快转变,更加关注惠民生以及提振消费。《报告》指出,发展服务消费面临的突出问题是需求较强领域的服务消费供给不足。下阶段,金融政策将着重从供给侧发力,并与其他政策形成合力,推动改善高品质服务消费供给。通过这种方式,有望打破服务消费领域的供给瓶颈,激发消费潜力,拉动内需增长,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在具体施策上,央行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保持流动性充裕,持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营造有利于扩消费的金融环境。强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落实好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政策工具,用好用足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加大服务消费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这一系列措施相互配合,旨在精准发力,既从总量上保障市场的资金供应,又通过结构性工具引导资金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业内专家表示,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居民消费尤其是高质量的服务消费空间巨大,发展服务消费有助于推动实体经济供求动态平衡。从GDP核算角度看,我国服务业估值有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空间,比如在自有住房、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央行当前货币政策调整的必要性和及时性,通过支持服务消费等领域,能够更好地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对于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报告》再次强调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推动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物价水平与经济发展和民生息息相关,适度的物价回升有利于刺激企业生产和投资,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央行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控,旨在维持物价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的宏观环境。


    业内专家强调,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需要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进一步发挥政策合力。今年以来,财政、货币、产业等宏观政策加强协同配合,效果也在持续显现。《报告》还明确,下一阶段将保持融资和货币总量合理增长。密切关注海外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变化,持续加强对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和金融市场变化的分析监测,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着力提升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融资可得性和金融产品服务供需适配度。这意味着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将充分考虑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灵活运用多种工具,确保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精准性。


    从长远来看,央行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银行信贷 “铺路”,将在市场中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在企业端,充足的信贷支持将助力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在消费领域,随着服务消费供给的改善和消费环境的优化,居民消费意愿将得到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同时,信贷结构的优化将引导资源向新兴产业、绿色产业等重点领域集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而市场信心的提振和预期的稳定,将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进入市场,促进市场的繁荣和活跃。央行的这一举措无疑为经济发展注入了一剂 “强心针”,在政策的引导下,市场有望迎来更加积极的变化,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下载 中国金融网APP 查看

    相关新闻
    • 全球央行年会将至 鲍威尔或释放重磅信号

      2019年08月20日14时31分
    • 央行将在港发行100亿元人民币央票 释放维稳信号

      2019年12月19日10时12分
    • 央行逆回购利率下调20基点 幅度超预期释放哪些信号?

      2020年03月31日15时12分
    • 央行与财政部联合工作组首次会议释放的信号

      2024年10月10日08时35分
    • 央行的这一决定释放出的信号

      2025年01月10日11时15分
    • 央行行长潘功胜最新发声释放出的重磅信号

      2025年03月06日17时19分
    友情链接
    • 银行网
    • 中国金融网
    • 金融号
    • 微摄
    • 国家摄影
    • 简介
    • 投稿启示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品牌联盟
    • 编辑部:zjw@financeun.com
    • 媒体合作:774353721@qq.com
    • 机构合作部:1760607283@qq.com

    京ICP备07028173号 -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075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0983

    Copyright © 2002-2024 financeu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金网投(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资产控股:亚洲金控投资有限公司

    ----------------------- 底部结束 ----------------------------->